其实你可以慢慢原谅,心理学家说真正的原谅必须经过情绪处理
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一件无法放下的事,或一个无法原谅的人?

《三十而已》中顾佳发现许幻山出轨,看着向来完美冷静的她在失望中崩溃,相信许多观众都看得咬牙切齿,非常心疼顾佳,无论许幻山怎么挽留,她还是不能容忍被背叛的婚姻,坚持离婚。看了这部剧后身边许多朋友讨论的话题便是:如果你是顾佳你会选择原谅吗?结果身边几乎99%的人都说不会原谅,会选择离婚。
在人生许多的必修课中,的确最不容易的就是原谅,然而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无法避免地要面对原谅这件事。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原谅?而我们又如何能真正地做到放下和原谅?

你真的原谅他了吗?
真正的原谅是一种释然和接纳,你不再纠结于那个人或事原本可以是什么样,你能坦然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并承认它不会再改变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im Dincalo在他的《那些伤,为什么我还放不下》一书中提出两种经常出现的误区:直接原谅和假意原谅,这两种原谅误区对关系有着更大的杀伤力。
第一种误区:直接原谅
即在错误发生的当下,迅速表示算了,这种没有经过情绪处理的原谅,看起来大度,但往往会在心底深处埋下不平的情绪,在未来的相处中,受伤的一方也会常感到亏欠,在被碰触到伤口时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对恢复健康的感情相当不利。
第二种误区:假意原谅
第二种是假意原谅,在对方反复道歉后,被伤害的一方以为自己已经克服了阴影,所以选择了原谅,但如果这种原谅并没有真正在内心发生,就像垃圾扫到了地毯下,未被好好处理的垃圾在日后会腐烂发臭,让相处的空气中不时发出“曾经犯错”的味道,也容易发生翻旧账的情况。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原谅发生呢?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两点:
1.受伤了,先原谅自己
这也许让人不解,明明是被伤害的一方,为什么要原谅自己?在《如何原谅》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玛格丽特看来,很多情感中的受伤者都会有意无意地把错误归结到自己头上,“因为我不讨人喜欢,所以他爱上了别人”,“因为我工作太忙碌了忽略交流,所以她爱上了别人”。甚至原谅本身这个行为都会让人觉得自己有问题,“因为我太软弱了,太依赖他了,所以才会想原谅他”。带着这样的自我批判,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原谅别人,所以即使是因为你的小问题导致了别人的错误,你也必须先原谅自己。

2.但别急着原谅
脑科学家指出,人类大脑分成“原始脑”和“进化大脑”两部分,“原始脑”保证人的生存,“进化大脑”则含有更多文明人的心理功能,原谅行为就是由进化大脑做出的。当环境压力增大,大脑就会进入应激模式,关闭“进化大脑”,开启与攻击、逃跑等生存行为有关的“原始脑”。
所以原谅需要时间,不满、受伤和愤怒情绪出现是正常的,这些情绪需要时间去厘清,去好好安放,经过正确的情绪处理,真正的原谅才可能发生。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研究员Mariana Bockarova也提出,当别人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我们会发现自己仿佛在深渊中孤立无援,负面的情绪想法困扰着我们,或许这时身边的人会一直劝我们放下、原谅,但这时候若坚信原谅为唯一解脱方式,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当下我们不能做到全心全意地原谅,这时候就会被内疚和羞愧感捆绑着,这反而导致陷入一种绝望的状态。

没有人能逼你原谅,你可以慢慢原谅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原谅是健康的,有必要的,被鼓励的,但如果现在无法马上完全原谅放下也没关系,不需要急着原谅,有些事很容易能原谅,但有些事的确很难原谅,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原谅释怀亦是个过程。“原谅”或许会在你经历过许多事后的某一天走向你,你没办法追逐这件事,只能等它自己愿意到来。
故事的最后顾佳去监狱探望许幻山,平静地嘘寒问暖并鼓励他,在经历许多事后她已释然,没有怨也没有恨,步出监狱后,她微笑着迈开脚步走向她全新的生活。
推荐书籍:

《那些伤,为什么我还放不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im Dinc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