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Contact Us

元宵节知多少?元宵节由来和传统习俗一次看

除了放天灯和吃汤圆,大马还有极具特色的「抛柑」习俗。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有「小过年」之称。 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猜灯谜,大人们燃放七彩焰火,孩子们手提着各式灯笼玩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欢度热闹的节日。 那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你又了解多少呢?

元宵节由来

传说一:纪念平吕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共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传说二:火把节

元宵赏灯,最开始是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隋、唐、宋以来,是最兴盛的时期,有数万参加歌舞的人,从白天到夜晚,一直歌舞不断去除晦气。 直到今天,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元宵节习俗:

点灯

元宵节的点灯、挂灯笼习俗,传统上人们除了认为灯火能驱除害虫、猛兽之外,也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意义,所以燃灯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义。

元宵节习俗:

猜灯谜

元宵节当天挂起各种花灯、彩灯后,人们会把一些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写到纸上,然后用细线把每个问题挂在房顶上,让人们来「猜灯谜」,不仅非常有趣 ,谜语也象征着启发智慧且迎合节日气氛,现在猜灯谜也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

元宵节习俗:

吃汤圆

元宵节这天是正月15日,因此又称为「上元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有着「一元复始」的意义。 元宵节这天吃汤圆象征「团圆、圆满」之意,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并寄托对未来生活的 美好愿望。

元宵节习俗:

放天灯

台湾新北市平溪放天灯的习俗已有悠久历史,将愿望写在纸糊的天灯并将其冉冉升起,象征每年都能够收获成功和幸福,因此每到农历新年和元宵节总会吸引许多游客前往放天灯。

元宵节习俗:

抛柑

马来西亚还有一项极具特色的元宵节民俗——「抛柑」。「抛柑」源于马来西亚福建籍华人的风俗,福建歌谣「抛好柑,嫁好尪」,意思是抛柑可以寻到好的丈夫。这项风俗最早在槟州出现,之后在雪兰莪州和马六甲州流行开来,已经成为单身男女希望捞得一段美好姻缘的情人节文化。

元宵节习俗:

走桥

走桥又有踩桥、踏桥、过吉祥桥、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众多名称,有些地区会用当地的桥名冠 上称号,如广东佛山称为「过通济桥」、浙江称为「走太平」(太平桥)。 走桥象征着祈求健康、驱除百病的意象。

未经《SISTERS姊妹》&《Next Trend》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