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Contact Us

你未必都知道的7个春节冷知识,最后一个可能会让你震惊!

编辑搜集了关于春节的一些冷知识,让你对华人农历新年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虽然每年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年,但其实有好些背后的意义和习俗由来是我们不知道的。一起来看看以下这7个冷知识吧!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2.这些国家也过农历新年

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3.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妖怪的。

4.“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5.捞生只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

原来捞生是大马和新加坡才有的传统习俗,一般上大家会在正月初七边捞边说吉利的话,期许新年心愿实现。不过大家其实几乎可以从除夕捞到元宵。

6.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7.《恭喜恭喜》不是新年歌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这首家喻户晓的歌原来并不是新年歌!这首歌是为庆祝1945年中国经历8年抗争后胜利,创作人陈歌辛所写的歌曲,只是此歌问世之时正是过年期间,才被后世的人误以为是贺年歌曲。

 

点击阅读:【娱乐】虎年贺岁片清单,你会为哪一部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