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传说:她到底是「美丽的公主」还是「捕食人类的海妖」?
世界各地关于“人鱼”的传说,其实一点都不少!

随着迪斯尼真人版电影《小美人鱼》的上映,让“美人鱼”这一取材自世界级古老童话的形象再次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暂且不论电影的好坏,“美人鱼”或“人鱼”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生物一直都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传说中,除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人鱼公主”,或者是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里的“鲛人”或“陵鱼”、希腊神话里的“Siren”,还是远至南美洲的“Iara”,都有着关于她的传说。

▼希腊神话里的女妖
我们先从欧美的人鱼开始谈起。欧美的人鱼传说可以追溯至希腊神话中的“Siren”(古希腊文字写为Σειρήν),它们是危险的“女妖”,主要以迷人的音乐和歌声迷惑水手,使船只触礁沉没后趁机捕获人类食用。根据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描述,Siren居住在西西里岛附近海域的一座遍地使白骨的岛屿上,它们用天籁般的歌喉使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

虽然在希腊神话中Siren是以“人鱼”的形象示人,但其实“鸟身女妖”才是它最一开始的样子!作为“河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Siren因为与缪斯女神比赛音乐落败而被拔去双翅,最后变化成人鱼的样子。

如果翻阅中世纪的欧洲图像,你或许会发现人鱼一开始并不是“单尾”的!在“启蒙时代”前欧洲都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因此对于人鱼的想象也从“人”的基础出发,基于人有两条腿,那“人鱼有两条尾巴”似乎也合情合理吧。而且,“双尾人鱼”的形象设计也符合自希腊罗马时期以来的“对称美学”。


▼安徒生笔下的痴心公主

现在人们对于人鱼形象的想象,都离不开丹麦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出版的童话作品《海的女儿》,以及其出版的童话故事中的插画。安徒生笔下的人鱼成为了甘愿为爱情牺牲付出的痴心公主,扣扣人心悬的爱情故事让人们改变了对“人鱼”(或者“海妖”)的看法,并且影响至今。

▼《山海经》里的鲛人和陵鱼
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关于人鱼的传说。《山海经·海内南经》描写到:“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以及“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提到“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在秦始皇陵中用了一种以人鱼脂肪做成的蜡烛,因此可以长明不灭。在晋代的《搜神记》与《博物志》中也有关于“南海鲛人”的记载;宋代《太平广记》中则提到:“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皆为美人,眉目、口鼻、手爪、头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到了清朝的《南越笔记》中也说:“大风雨时,有海怪被发红面,乘鱼而往来。乘鱼者亦鱼也,谓之人鱼。人鱼雄者为海和尚,雌者为海女,能为舶祟。火长有祝云:【毋逢海女,毋见人鱼。】人鱼之种族有卢亭者,新安大鱼山与南亭竹没老万山多有之。其长如人,有牝牡,毛发焦黄而短,眼睛亦黄,面黧黑,尾长寸许,见人则惊怖入水。往往随波飘至,人以为怪,竞逐之。有得其牝者,与之淫,不能言语,惟笑而已。久之,能着衣,食五谷。携至大鱼山,仍没入水,盖人鱼之无害于人者。人鱼长六七尺,体发牝牡亦人,惟背有短鬛微红,知其为鱼。间出沙汭,能媚人。舶行遇者,必作法禳厌。海和尚多人首鳖身,足差长,无甲,亦怪事也。”

而除了我们熟知人鱼形象(上身人形,下身鱼形)的“鲛人”外,《山海经‧海内北经》与《楚辞‧天问》还记载了一种叫作“陵鱼”的半人半鱼生物。

▼日本八百比丘尼
13世纪《古今着闻集》中记载了“人鱼肉味美且可食用”,传说里吃了“人鱼肉”便能长生不老,而出版于80年代的漫画《人鱼之森》的灵感便是从中而来。日本关于人鱼最有名的故事,便是“八百比丘尼”的传说。故事描述一名男子来到陌生的外地,被一户人家招待,但男子看到该人家厨房正在烹煮一尾鱼,有着像人一样的头;男子不敢食用该鱼肉,所以偷偷藏了起来带回家,却不小心被年轻的妻子误食,妻子吃了人鱼肉后获得了千年的寿命。但随着身边的亲人都一一年老死去,女子却仍保持青春美丽的模样,随后遁入空门为尼并四处游历,最后她祈求上苍将 200 年的寿命分给天皇,自己则在 800 岁时离世,人称“八百比丘尼”。
在日本福井县小滨市青井的神明神社,有着自德川幕府时代就开始供奉的八百比丘尼像。

不同于现今人们对于人鱼的想象,日本传说里的人鱼都是相当丑陋的怪物。《古今着闻集》描述:“头部像猿猴,有着像鱼一样细细的牙齿。”《诸国里人谈》记载:“有着人类的头,胸前有着如鸡冠一样红色的肉褶,下半身是鱼的形状。”《古今奇谈莠句册》另有“头部有像人脸一般,眉毛眼睛俱全,皮肤很白,头发是红色的,红鳍之间有手,并且指间有蹼,下半身为鱼形”的记载。

▼印度的Suvannamaccha
在印度教的神话中,人鱼公主的名字为“ Suvannamaccha”,她是印度教魔王及湿婆的忠心追随者“Ravana”的女儿。根据印度神话,Ravana用计劫走了古印度拘萨罗国(约今印度北方邦的奥德地区)王子罗摩的美丽妻子悉多,并将悉多囚禁于“楞伽岛”(楞伽音为“Lanka”,一般认为可能为今日的Sri Lanka)上,罗摩遂向“神猴”Hanuman求助。为救悉多,Hanuman替罗摩建了一座横跨印度大陆至楞伽岛的桥,但在建造的过程中,Ravana派出女儿Suvannamaccha阻扰,殊不知她差却在过程中爱上了Hanuman,促使罗摩成功救出悉多。

▼中东的神祗
中东最知名的人鱼神话为“Dagon”,祂是古叙利亚文明所崇拜的神,信仰传播的范围横跨幼发拉底河中部。主要神庙位于图图尔和泰尔卡,但是也有许多Dagon崇拜的相关证明也来自马里和埃马尔等城市。Daon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被视为类似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恩利尔或安努的众神之父,和土地的领主、繁荣之神和王室合法性的来源。他拥有许多神明的别称,不管事男性的名字或是女性的名字都有,这显示出了他是个受许多人崇拜的神灵。祂在更远的东方美索不达米亚也受到崇拜,那里的许多统治者认为他是能够授予他们对西部地区(幼发拉底河中部)王权的神。

古美索不达米亚也有人鱼称为“Kuliltu”。叙利亚则也有人鱼称为“Atargatis”是人鱼女神兼生育之神。突厥语民族(如土耳其、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耳其等)称人鱼为“Susulu”并视其为灾难的象征,相传如果看到“Susulu”出现,代表着将会有重大的灾难发生;另一方面,他们也相信“Susulu”是由溺水(不论是意外、自杀或谋杀)死亡的年轻女性鬼魂幻化而成的。

▼非洲的水之精灵
西非、中非和部分南非的的人鱼称为“Mami Wata”,是受人崇敬的水之精灵,在美洲的部分非裔社群间也仍有“Mami Wata”的故事流传。辛巴威的人鱼称为“Njuzu”,传说它传授了当地人关于草药的医疗知识。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的人鱼称为“Njuzu”,也是当地传统信仰中的水神。

▼南美洲的Iara
“Iara”是巴西民间传说中居住在水中的美女,一开始其实是完整的人形,因为“她会用迷人的歌声引诱男人,一旦男人被引诱,就会被拖入河中永远消失”的传说跟欧洲的Siren极像,所以在欧洲移民来此之后,“Iara”渐渐演变成美人鱼的形象;再加上欧洲移民带入非洲奴隶,所以“Iara”的故事后来也混杂了前述“Mami Wata”的部分色彩。

未经《SISTERS姊妹》&《Next Trend》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