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讲堂】林依晨的“不依哲学”:做自己,为什么还要说抱歉?
对于“零负评女神”、“乖”等评价,林依晨在第一本个人著作中表态镁光灯以外的“真实自我与生活哲学”。

在20年的演绎生涯中,林依晨带给了观众不少经典的影视作品与深入民心的角色,《恶作剧之吻》中傻里傻气的直率女孩湘琴、《我可能不会爱你》中成熟知性的又青、《射雕英雄传》中风格迥然的黄蓉,即便她已升级成为人母,她在观众的心中永远是那个亲和、乐观的邻家女孩。

第一本个人著作《做自己,为什么要说抱歉》
2022年初林依晨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个人著作《做自己,为什么要说抱歉》,以温柔而坚定的文字书写自己出道二十年来的心情,公开自己在镁光灯外的“真实自我与生活哲学”。
书中的封面写着这句话—“如果乖意味着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那么我真的很想不乖!” ,想必这是林依晨想呐喊已久的心声,她分享道:“原本大家的样子就并不是别人或外界想像的,绝对不是针对我一个人而已,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外界认定或认为的样子。”

暂时放下大家心目中对自己投射的千百种期待与印象,这一次,林依晨带着温柔自信的笑容出现在自己的新书发表会上。除了演员及歌手的身份,林依晨现在还是一位母亲及作家,她拥有属于自己的从容步调,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地追求成长与挑战,再次出现于众人面前,她总是令人感到惊喜、佩服,却也一如既往的美丽且自信。
林依晨坦言这本书的中英文书名及作者简介都是由其丈夫林于超来发想,她用“像是异性闺蜜”来形容先生对自己的熟悉与了解,也让人在阅读这本书时,有了更多浪漫温馨的想像。英文书名《To Be or not to Be Yourself 》灵感源自莎士比亚的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 巧妙地接上“Yourself”,带出了林依晨在书中想传递的核心概念,也就是中文书名《做自己,为什么还要说抱歉?》

“做自己”应该是放松且顺其自然
在逐渐成熟的过程里,除了拥有越来越多身份与来自他人的期待,在人际互动中,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周围的人、体贴着他人细微的心情,有时会不小心地把“自己”摆到了后头,让“做自己”变得不是件轻易的事。
成为母亲后的林依晨,也不断地在新的身份上寻找自己的步调,谈到社会上总有许多对“好妈妈”的期待声音,有时会让人很难“做自己”,林依晨也分享了自己的释怀之道:“这就是我的书中的『自我』和『他人』的部分,有一篇就是描述各个人会用说话的角度去呈现自己的立场,可是那是满伤人的。我们的确不能控制别人说出什么,可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听进去多少,让哪些出去、哪些留在心上,我觉得不要伤害到自己,能放掉就放掉。因为我们不是那个人,我们没有必要按照他的指令去生活或感受,”排空”的能力我觉得满重要,每一件事都较真,很快就中伤,然后败下阵来。”

林依晨的“不依哲学”
新书发表会主持人黄子佼问起,书封上“林依晨”中的“依”为什么是左右颠倒过来的?林依晨露出淘气笑颜分享:“我后来忽然发现,『林依晨』倒过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我的这个『依』字倒过来,有一种含意就是『我不依、我不依』。”
林依晨曾经在面对符合外界标准与做自己之间来回挣扎,现在她学会了不依照别人的期待去“做自己”,坚持以属于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做自己“,面对人生的困惑与怅然,她也觉得未必事事都要找到答案。她如此说道:“也不用太担心,好像一定要找到什么答案,有些事情,人生的事情是沒有什么正确答案的。”

推荐书籍:《做自己,为什么要说抱歉》
为林依晨真实剖绘自我之作,书中纪录林依晨几段轰轰烈烈的情史,以及她的成长经历与人生体悟,希望读者能从她的故事里学到放松、自然地做自己,越活越有魅力。
